查看原文
其他

布莱希特诗7首

德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1898年2月10日-1956年8月14日),也译做贝托尔德·布莱希特,德国戏剧家与诗人。1898年2月10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奥格斯堡。年轻时曾任剧院编剧和导演。曾投身工人运动。1933年后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经苏联去美国,但战后遭迫害,1947年返回欧洲。1948年起定居东柏林。1951年因对戏剧的贡献而获国家奖金。1955年获列宁和平奖金。1956年8月14日逝世于柏林。
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特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戏剧表现形式,就是布氏学派,也称为“间离方法”“陌生化方法”,这种戏剧表演方式同以往欧洲从古希腊就开始流行的“模仿学派”有着根本区别,“间离方法”“陌生化方法”的基本要素就是,通过作者再加工的表现形式,把平常的事件以非平常的状态表现出来,造成表演外在和观众产生陌生感,而引起观众的反思,这是一种与当时戏剧表现形式背道而驰的理论,尽管在当时有些超前,但是布莱希特作品特点呈现出来的个人思想,能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找到依据,就是人们对周围熟悉的事件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了解,通过”陌生化“的处理,让熟识的周围事件有了新的表现,这就是布莱希特创新戏剧表演形式的意义。
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创新为现代世界戏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就像古代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影响了欧洲古典戏剧的发展,而布莱希特的“间离方法”戏剧理论,则照亮了现代戏剧发展的新发向。
布莱希特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奥格斯堡镇,父亲是一个造纸厂的厂长,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就能接受到人文学科的启蒙教育,为他以后从事戏剧研究打下了基础。在16岁时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戏剧剧本《圣经》,从青年时期就对国家政治,战争机器有了自己的认识。
布莱希特作品很多,基本上都作为教科书样的存在而流传后世,著名的戏剧作品有《第三帝国的恐怖与灾难》、《高加索灰阑记》、《伽利略传》、《卡拉尔大娘的枪》、《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圆头党和尖头党》、还有改编的舞台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帅克》等。而戏剧理论著作则有《论实验戏剧》、《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表演艺术新技巧》、《买黄铜》等。
布莱希特还是一个中国通,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他在流亡莫斯科时还看过当时梅兰芳在俄的表演,还和中国作家老舍相谈甚欢,布莱希特到晚年时,身上有一股中国知识分子惯有的谦和和恭顺气质,这在西方的知识分子身中是很少见的。





赫尔曼·黑塞是托马斯·曼之后的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46)的德国作家,他和托马斯·曼有很好的私交。在黑塞得奖前,曼每年都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他,说他的《荒原狼》在形式创新方面比起《尤利西斯》都不逊色,读来令人仿佛触电。不过黑塞自己说,自己对于追求形式新意毫无兴趣——他觉得人物的灵魂是怎样,他就怎样写。在我们现在看来,他是个老派人,受歌德、浪漫主义和东方文化影响很深,也喜欢尼采、叔本华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总的来说,在那个充满精神危机的时代,他关注的是时髦命题,只是他的思考方式和表现形式更传统。比如在《梦的解析》出版后,“灵魂”可能被弗洛伊德研究得成了一个病理学问题,而黑塞像他一首诗里写的那样,坚持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魔力,它保护我们,帮助我们生活下去。”这样的老派反而成了倔强的反叛,无论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还是在今天,“灵魂”的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答案。黑塞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作品里词汇极其丰富,在德语作家里仅次于歌德,而他述说的一直都是简单的问题:关于旧时代、田园、钱、大众文化和精神困境。他对内心的呼唤得到了市场的回应,如今他的书已经卖出逾1.5亿本,大概是20世纪德国最畅销的作家。《荒原狼》里写到的迷幻药、性体验和反战、浪漫主义和东方哲学糅合在一起,让美国的嬉皮士们如获至宝,他们抛开海明威,尊黑塞为偶像。因为作品太受欢迎,黑塞到了晚年被无数人当作心灵导师,有统计显示,黑塞一辈子写了超过4万封信。他不喜欢这个角色,但还是频繁地回信,回给年轻的艺术家、怀疑战争的士兵和叛逆的青少年。他说的话都差不多:顺从你自己,而不是顺从计划;要鼓起勇气面对自己。在他的故居摆放的打字机上,打着他的长篇小说《玻璃球游戏》里的诗,不清楚是他自己还是工作人员打的:“是要死的时候了……但生活对我们的呼唤从未停止……再见!祝你健康!”黑塞活了85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移居瑞士,没有被纳粹迫害。
有许多德国作家因为纳粹的迫害被迫流亡,除了托马斯·曼,最有名的就是布莱希特。布莱希特是德国20世纪最重要的戏剧家,他独树一帜地提出了“间离戏剧”的概念,他的作品里不强调戏剧性,相反他希望观众时刻清醒,舞台上演的一切都不是真的,最大限度地摆脱“代入”的感觉。布莱希特在20世纪20年代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从他第一部代表作品《三毛钱歌剧》开始,他就在作品里批判资本主义世界的秩序。另外,他对作品的期许是不但要解释世界,还要唤起观众的能动性,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使得他的戏剧呈现出非常强的教育效果。布莱希特还有两出和中国有关的戏,分别是《四川好人》和《高加索灰阑记》。前者把故事的发生地虚构在中国,好人沈黛为了做好事,不得不冷酷无情地剥削工人。他的意思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为了做善事,不得不顺从资本主义利润为先的秩序,最终面临自我异化的命运。而《高加索灰阑记》是根据元杂剧包公故事《包待制智勘灰阑记》改写,元杂剧里写包公让争儿子的两个妇女分别抓住孩子的一只手互相拉扯,谁扯赢了孩子就是谁的,亲生母亲不忍使劲,输了比赛,包公据此判断出了孩子真正的生母,把孩子判给了她。布莱希特据此批判了私有制。布莱希特在1941年取道苏联去了美国,但在战争结束后遭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回到东德后他走了仕途,最高曾任文化部长,不过再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作品。




推荐阅读:

斯蒂文森《一个孩子的诗园》

罗伯特·弗罗斯特《少年的意志》

大卫·伊格内托诗16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8首

奥斯卡·王尔德诗9首

聂鲁达诗15首

普希金《欧根·奥涅金²》

奥玛珈音《鲁拜集²》

西方现代诗歌辑存

斯温本《海上的爱情》

托马斯·哈代《一次失约》

豪斯曼《请别看我的眼睛》

劳伦斯《一个冬天的故事》

艾略特《歌》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提示》

聂鲁达《大地上的灯》

海涅诗17首

希尔达·杜利特尔诗9首

保尔·魏尔伦诗8首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秋》

艾略特《给我妻子的献辞》

劳伦斯《无物可救》

豪斯曼《啊,当我爱上了你》

托马斯·哈代《灰色调》

斯温本《配偶》

拜伦《该隐²》

梅烈日柯夫斯基诗16首

聂鲁达《你的微笑》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被遗弃的女人》

夏绿蒂·缪《歌》

奥尔丁顿《意象》

邓肯·司各特《颂歌》

亚·詹·马·斯密斯《海岩》

塞维斯《孤寂的落日射出一派凄光》

爱·波·约翰逊《他说,继续战斗》

沃丁顿《新的季节》

里尔克诗18首

W·S·默温诗6首

野口米次郎诗3首

西条八十诗6首

新川和江诗3首

与谢芜村俳句选

与谢野铁干《败荷》

里尔克《上缴法兰西温柔的税》

里尔克《致荷尔德林》

布洛克诗15首

伊沃诗14首

班代拉诗6首

艾略特《一位哭泣的年轻姑娘》

劳伦斯《产生意象的爱情》

涅克拉索夫《B˙R˙别林斯基》

泰戈尔《采果集》

奥克塔维奥·帕斯诗12首

尼采《狄俄倪索斯颂歌外篇》

聂鲁达《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泰戈尔《随感集》

普希金《高加索的俘虏》

涅克拉索夫诗12首

聂鲁达诗9首

庞德《比萨诗章·第74章》

奈瓦尔诗11首


东山宿昔意 北征非我心 孤负平生愿 感涕下沾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